內澇、內澇,漬水、漬水!———這是從今年5月7日至14日三場強降雨造訪廣東在媒體出現頻率最高的字眼!內澇、漬水造成的損失難以量化,但治理內澇頑疾的民眾呼聲卻振聾發聵!對此,筆者昨天從省水利廳獲悉,日前水利廳已部署全省內澇整治“十二五”規劃編制,科學、有序推進全省內澇整治,盡快提升全省抗御淹浸災害的實力。
城市越來越淹不起
昨天,省水利廳有關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,內澇、漬水歸根結底是排泄系統“腸梗阻”,即排泄不暢通!專家介紹,經過建國以來數十年水利建設,廣東排澇工程已具備了抗御一般澇漬災害的能力。但由于目前整體排澇體系不完善,仍存在工程標準低、設備年久失修、洪澇災害日趨頻繁等主客觀問題,排澇問題日顯突出,尤其是近年來城市化進程加快,城市內澇造成的損失遠遠超越農田內澇。
據介紹,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,日趨頻繁的洪澇災害所造成的損失也越來越大。以東莞為例,東莞目前已基本實現城鎮化,大部分受保護對象由低價值農田變為附加值高的農業和工業區,保護價值為原來的數倍,澇災造成的損失也增加數倍甚至幾十倍。
以改造為主,新建為輔
圍繞加快貫徹落實《珠江三角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》和中央1號文件的精神,省水利廳決定加快珠江三角洲內澇整治“十二五”規劃,科學、有序推進全省內澇整治,盡快提升全省抗御淹浸災害的實力。專家透露,日前水利廳已部署全省內澇整治“十二五”規劃編制,全省21個地級市及100多個縣(市、區)水利(水務)局肩負著艱巨繁重的內澇整治任務。
省水利廳專家表示,“十二五”治澇規劃將堅持全面規劃、綜合治理、防洪治澇相結合的原則,重點進行技術改造和擴建,充分發揮現有排澇工程的作用;對排澇標準低,排澇能力嚴重不足區域,輔以新建工程。
廣州惠州清遠三區鎮率先治澇
值得一提的是,水利廳日前確定,廣州市番禺區亞運城周邊內澇區域、惠州市博羅縣園洲鎮、清遠市佛岡縣龍山鎮,納入全省內澇整治重點先行先試,從現在開始至2011年4月完成內澇整治工作。總體目標是通過開展內澇整治試點工作,采取工程性和非工程性相結合的措施,推動試點區域排澇能力達到相應的排澇標準,使典型片區抗御澇災能力得到顯著提高,澇災損失得到有效控制。同時,通過總結試點工作經驗,積極探索我省內澇整治綜合治理的體制和機制。